“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
夜幕中,在全場的萬人大合唱《挪威森林》中,來自深圳的游客微微(化名)走出吉隆坡Axiata Arena。“實際上,馬來西亞不在我的旅行計劃里的,這次專門為了看演唱會來。”
近段時間,文化娛樂活動對中國赴馬游客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馬來西亞已舉辦44場大型演唱會,而7月至9月還將有32場演出陸續登場。其中,2023年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馬來西亞站實現觀眾動員量約4.5萬人次;至2024年,該系列演唱會實現觀眾規模同比增長37.8%,達6.2萬人次。
“在國內根本搶不到演唱會門票,買吉隆坡的場次都不用搶,可以輕松買到內場。買得稍晚了一點,不然還能買到前10排內。”微微進一步表示,“跨國看演唱會還能順便旅游。無論是場館里還是一路來的路上,很多是中國游客。”
與此同時,7月17日,中馬互免簽證協定正式全面實施。今年,馬來西亞旅游業的增長勢頭更為強勁。據馬來西亞國家旅游局數據,1~4月,馬來西亞入境游客數量達到1340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1%。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時間段內,馬來西亞在游客接待數量上成功超越泰國。其中,140萬人次是中國游客,中國成為馬來西亞第三大客源國。
一場演唱會的“跨境熱度”
“都大老遠來了,花了幾千的機票住宿,那必須加錢看內場。”
另一位來自上海的游客趙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國內完全搶不到票,上海的,附近杭州的,都沒搶到,才選擇來吉隆坡看。演唱會進場的時候,周圍的聲音有廣東話、四川話、東北話等等,一聽都是國內來的。出乎意料的是演唱會的氛圍很好,甚至比我在國內看還好,大家更放得開,嗨的很盡興。下次還來,要買第一排!接下來,還打算在吉隆坡多玩幾天。”
社交媒體平臺小紅書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演唱會”話題已獲得2374.5萬次瀏覽和19.6萬條討論,反映出中國游客對于赴馬觀演的高度關注。值得關注的是,今年2月舉辦的鄧紫棋“I AM GLORIA”世界巡回演唱會馬來西亞站,更以單場超6.5萬人次的觀演規模創下馬來西亞華語女歌手演唱會新紀錄。
伍佰演唱會的掌聲落幕,但跨境消費的熱潮仍在延續。越來越多中國游客選擇將演唱會與旅游行程結合,形成“音樂+旅游”的新型消費模式。部分游客采用“特種兵式旅行”,利用周末時間飛赴吉隆坡觀看演出,短暫停留后繼續游覽當地景點。有游客在社交平臺分享:“誰說打工人不配追星?硬擠周末飛吉隆坡看JJ20演唱會!”
微微的規劃就頗具代表性,她介紹道,“看完演唱會再在吉隆坡玩一天,再去檳城玩。提前做了攻略,去了好些景點,還去好幾個社媒上很火的明星同款餐廳,比如王嘉爾同款椰漿飯,張智霖同款肉骨茶等。不少餐廳都是滿座,還有好多中國人排隊,老板也會主動用中文招呼。”
另也有游客表示,起初主要以觀看演出為目的,但在體驗過吉隆坡的旅行后感到滿意。加之飛赴吉隆坡觀看演出的交通成本甚至低于在國內一線城市觀看同類演出,這種高性價比的消費進一步激發了其未來前往馬來西亞其他城市旅游的意愿。
暑期以來,根據去哪兒旅行大數據,在最熱門出境游目的地城市TOP10中,馬來西亞吉隆坡位列第一,超越了眾多國際知名的傳統熱門旅游城市。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小眾城市哥打京那巴魯(亞庇)也憑借社交媒體上廣受歡迎的全球TOP3落日美景成功躋身該排名,位居第七。相比之下,泰國在該榜單中僅有曼谷入選,且僅位列第八。
中國市場的強力拉動
身處其中的從業者深有感觸,一位在吉隆坡兼職grab司機講述道,“很多中國游客來,我一早上就接了三四單中國游客了。”有業者反饋,檳城、哥打京那巴魯、斗湖、吉隆坡和半島西海岸中部城市雪蘭莪州的中國游客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中國消費者對馬來西亞的多樣化、個性化、深度游體驗需求將持續增長。馬來西亞旅游部門預計,在中國游客人數增加的推動下,2025年來自中國的旅行者可達500萬人次。
而對于不少商家而言,中國游客的涌入是難得的機遇。微微光顧的檳城榴蓮店老板表示,“今年5月就在小紅書上開設了賬號,也有客人給我們發一些介紹、反饋,會有中國游客看了推薦而來。”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門店的招牌上也有大寫加粗的中文,和抖音、微信號等標注,無一不在訴說著對中國游客的歡迎。
今年以來,馬來西亞旅游局帶領多家機構直接來華宣傳、推介,深入到成都、青島、鄭州等地。馬來西亞旅游局國際市場處副總監努瓦女士表示,中國游客更喜歡小團旅行和自由行,特別是年輕人熱衷于深入體驗當地文化、美食和網紅景點,馬來西亞希望通過中國的社交媒體吸引更多的顧客。
在中國市場的強勁推動下,馬來西亞旅游業實現了顯著增長。據馬來西亞旅游、藝術和文化部統計數據,2024年,中國成為馬來西亞過夜國際游客第三大客源地,游客數量達328.7萬人次,較2023年增加181萬人次,成為馬來西亞各旅游客源地中唯一實現百萬人次以上增長的國家。
“總體來說,還是很方便的,馬來西亞離得近,機票不貴,還免簽。”趙末則表示,“很多門店都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付款,很多是華人交流沒有障礙。哪怕碰到一些工作人員是馬來人或者印度人,也會很友好地帶著濃重外國人口音的說‘你好’。甚至可以在路邊攤位上看到賣盜版哪吒、labubu的玩偶。”
免簽政策的實施也直接降低了中國游客的出行門檻,讓更多人愿意將馬來西亞納入旅行計劃。今年4月,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政府正式簽署《關于互免持公務普通護照和普通護照人員簽證的協定》,這為中馬兩國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注入動力。消息發布后,馬來西亞旅游熱度顯著上升,同程旅行數據顯示,當天馬來西亞旅游搜索熱度較前日增長163%。
而航班數據進一步印證了兩國旅游市場的冷暖差異。截至6月,馬來西亞宣布免簽后,國內往返馬來西亞的航班量持續增長。飛常準民航看板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國內往返馬來西亞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突破1.48萬班次,同比增長62%,較2019年增長21%。(實習生馬米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