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討論已久的休閑零食巨頭良品鋪子(SH603719)“易主”事項浮出水面。
根據公司公告,通過受讓股權,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國貿)擬持有良品鋪子29.99%股權比例,其背后的武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武漢市國資委)將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此外,作為良品鋪子總部所在地的武漢市東西湖區國資方面,也將通過股權轉讓獲得5.10%的股權。
頗具戲劇性的是,此次良品鋪子控股權轉讓上演“一女二嫁”的劇情。早在今年5月,廣州輕工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輕工)與良品鋪子控股股東寧波漢意達成意向,約定廣州輕工將投資、控制良品鋪子等事項。如今,面對寧波漢意的變卦,廣州輕工方面提起了訴訟,寧波漢意持有的良品鋪子過半股權也被凍結。天眼查顯示,廣州輕工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及廣東省財政廳共同持股。
近兩年,良品鋪子面臨業績困境,無論最終控股權花落誰家,相關股權變動將給良品鋪子和整個休閑零食行業帶來哪些變化,尚待進一步觀察。
長江國貿擬拿下控制權
停牌數日之后,良品鋪子披露了易主事項的具體情況。公司7月17日晚間公告顯示,通過分別受讓寧波漢意、良品投資以及達永有限所持有的良品鋪子股權,長江國貿擬持有良品鋪子29.99%股權比例,進而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從價格來看,本次股權轉讓分為兩部分: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的股權轉讓價格為12.42元/股,達永有限的轉讓價格則為12.34元/股。總體來看,長江國貿受讓對應股權需要支付的總價款大約為14.91億元。
如此大筆資金,長江國貿實力如何?從公告來看,長江國貿“所需資金全部來源于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
根據披露,長江國貿于2022年5月成立,是武漢市政府批準組建的大型國際貿易平臺企業,注冊資本80億元。財務數據顯示,其營收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至2024年,長江國貿營收分別為383.06億元、602.23億元和860.09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263.44萬元、2385.95萬元和5628.11萬元。
長江國貿由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金控)100%持股,而后者由武漢市國資委控制。
對于此次受讓良品鋪子股權,長江國貿表示,擬充分發揮長江國貿在供應鏈綜合服務、國際及國內貿易、現代倉儲物流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行業資源優勢,為上市公司轉型發展全面賦能;另外,此次入主良品鋪子能夠有效完善長江國貿在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布局,從而加快從B端產業端向C端消費端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有意入股良品鋪子的資方不止一家。7月17日,寧波漢意還與武漢網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谷創投)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寧波漢意以12.42元/股的價格向網谷創投協議轉讓良品鋪子5.10%的股權,總價大約2.54億元。
網谷創投為國資控股企業,武漢臨空港產業創新發展有限公司持有其100%股份,后者隸屬于武漢市東西湖區國資方面。
“一女二嫁”轉讓引發官司
此次良品鋪子股權轉讓事項或仍面臨變數,除了需通過國資監管部門審批,更是遭遇廣州輕工方面的“半路狙擊”。
相關事件可追溯至2025年5月。彼時,為化解債務壓力,良品鋪子控股股東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簽署協議書,約定后者通過盡職調查后擬受讓寧波漢意持有的良品鋪子部分股份,進而投資、控制良品鋪子。上述股權轉讓協議也獲得了良品鋪子實際控制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等人的確認。
為何寧波漢意中途變卦轉投長江國貿?就相關問題,7月17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良品鋪子方面,工作人員表示以公告信息為準。
價格或許不是主要原因。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簽訂的協議書中,擬定的交易價格與寧波漢意后來向長江國貿和網谷創投出售股權的價格12.42元/股大致相同。
當時的約定是,交易價格以每股12.42元或簽訂正式交易協議(含簽署日)前N個交易日均價乘以1.05(前N個交易日交易總金額/前N個交易日交易總量,N在雙方正式交易協議確定)孰低為準。
2025年7月14日,廣州輕工就股權轉讓糾紛對寧波漢意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就此,寧波漢意持有的良品鋪子7976.4萬股股份已被凍結,占良品鋪子總股本的19.89%。
從股權比例來看,寧波漢意共持有良品鋪子35.23%的股權,上述19.89%股權被凍結情況下,寧波漢意向長江國貿轉讓18.01%股權的事項或將難以如約完成。
7月18日,北京市中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夏孫明律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股權變更期間發生重大訴訟,尤其是股權凍結,在凍結期間無法進行工商登記變更。也就是說,打官司期間股權無法轉讓。而實際控制人變更如果因為股權訴訟無法完成,且影響的期限不確定,可能對上市公司股價短期內造成不利影響。
如何實現兩個關鍵轉型
為何多方資本對入主良品鋪子感興趣?7月17日晚間,連鎖經營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消費賽道是當前的熱門賽道,且良品鋪子屬于休閑零食賽道里面的頭部企業。此外,近期多地國資紛紛熱衷于收購消費類上市公司,試圖打通產業與資本的聯動通道。
擺在接盤方面前的是一個棘手局面:繼2024年全年虧損之后,2025年上半年良品鋪子預計凈利潤虧損7500萬元至1.05億元。公司曾通過大規模降價、換帥等舉措試圖扭轉頹勢,但效果并不明顯。
根據良品鋪子方面提供的資料,依托國資資源,良品鋪子將聚焦產品創新與供應鏈整合,實現兩個關鍵轉型:從“品質零食”向“品質食品”擴容,從產品商向產業生態組織者進化。
這一戰略與行業趨勢不謀而合。今年以來,包括鳴鳴很忙在內的多家零食企業紛紛布局折扣超市業態,試圖通過品類擴張尋找新增量。
文志宏分析,武漢國資方面入主對于良品鋪子來講應該是好事,從“品質零食”向“品質食品”擴容也是不錯的方向。但無論誰來入主或者是怎樣的玩法,最后都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良品鋪子有數千家門店,從“品質零食”向“品質食品”擴容過程中,商品結構、門店模式、供應鏈體系等如何優化,都是巨大的挑戰。
文志宏提出,國資入主零售企業并非新鮮事,但有些案例并不太成功,包括近期退市的人人樂等,背后也有國資的身影。
事實上,武漢國資旗下已有兩家零售上市公司——武商集團和中百集團。在傳統商超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兩家企業業績表現也并不算亮眼。尤其是中百集團,繼去年全年虧損5.28億元之后,今年上半年再度預虧2.13億元至2.9億元。
文志宏分析,國資入主后將要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資金實力,而是能否通過變革來力挽狂瀾。
良品鋪子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創始人楊紅春并未“離場”,將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東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21日收盤,良品鋪子股價報收于13.46元,跌幅為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