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日,小暑前一天的上午,頂著橙色高溫預警,我和趙倚平等友人,相約專程驅車走虎門大橋,從深圳到廣州南沙出游,先參謁天后宮,后拜會何博傳先生。
這次到南沙,步行在天后宮景區時,我首次看到霍英東紀念館,當即選擇掃碼進入參觀,其時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約在1996年五一前后,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霍英東先生已投巨資,率先獨力開發南沙,何博傳老師應邀擔任霍先生顧問。其時,我在中山大學讀博士研究生。某天,應何老師邀約,馮達文先生率我和陳開先等同學,一起到南沙考察學習,順便散散心,做個逍遙游。當天,我首次見到了霍先生(另一次則是不久后,在康樂園看到他蒞臨巡視他捐建的英東體育館),我們的坐駕,匯入了他的由十多輛車組成的車隊,一路浩蕩,跟著他視察南沙的有關企業和工地,他不時駐足聽匯報與做指示,定奪著相關的對策與措施。在南沙造船廠制造高速飛翔船(當時投入在廣州至香港的珠江航道運營)的車間,我拿著制造飛翔船的一根合金材料,提了一個問題,霍先生面對著我,用了一分多鐘回答了我的問題,他和我交流用的是粵語,陳開先拿著我的相機,拍了現場照片。短暫的交流,霍先生給我留下了隨和、反應快、善于交流和不擺架子的好印象。其后,我們一行還和霍先生合了影。
進入紀念館,展廳主題是“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系列的實物、影像和文字,展示著霍英東一生的時空長廊:出身貧寒之家,少年時,在日軍鐵蹄下輟學,做過煤工、苦力來謀生。青年時,冒險突破港英當局的禁運,駕船為抗美援朝時段的大陸輸送物資。中年時,在香港首創“賣樓花”模式,成為引領香港房地產的成功商人。晚年時,不斷捐贈巨資支援內地教育、醫學與體育發展;為香港九七回歸作出了重要貢獻,以紅色港商的身份,躋身為國家領導人……
霍英東先生雕像 黃家章攝
從展覽中,可見霍英東是一位敏于把握時代機遇且善于轉型的企業家。如在1950年代,他已壟斷香港海沙業,被稱為“海沙大王”,但當他通過觀察和思考,敏銳預見到混凝土終將被新材料取代,當即舍棄已經輕車熟路的海沙業,去開拓新的房地產和博彩等產業。
他于1987年底最早提出開發與建設南沙,進而知思行合一,直接將巨資投入南沙相關項目的建設,更是大手筆之作,此舉讓他直接站在改革開放時代的最大風口之一,霍家企業也獲利不菲,更多的利則落實在廣州的發展和日后新興的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上。
霍英東與現代體育有著濃郁的不解之緣,他為當年中國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不遺余力,甘灑錢財。與不少富豪不同,他自身尤其注重體育鍛煉,追求延年益壽。他的健身方法之一,就是經年累月堅持熱水澡與冷水澡交替進行,天天給自己的心血管做體操,這需要毅力,需要恒心,不容易做到。
作為一位成功的富豪,他十分注重公益,如他入主澳門博彩業,獲利不菲后,即將相當一部分利潤注入體育與社會公益中,自言追求是:博彩非志業,民生乃所求……
霍英東的人生還有兩件大事,值得記錄與尋思。
一是與香港眾多大富豪們不同,霍英東家族企業至今,仍是非上市企業。據說霍英東制定的《家族憲章》中明文規定,家族企業“永不上市”,要求子女以血指印立誓。不上市旨在防止外部資本介入稀釋霍家的股權,確保家族對核心資產(如南沙項目、澳門博彩權益等)的絕對控制。同時,霍家企業涉及了如抗美援朝航線、南沙基建等涉密項目,不上市是為了保護商業等方面的機密,與各種潛在或明在的風險隔離。
二是在兩代人的財富傳承上,實現了重契約、守規矩的有序傳承。香港豪門財富多,因財富而引起的恩怨糾纏不少,尤其在遺產繼承上,更是如此,這方面的狗血故事有的是,乃至像龔如心這樣沒有子女的百億大富婆,遺產繼承也會出現大風波,終要走法律訴訟的途徑來解決。霍英東一生有三房妻子和13個子女,即長房三子三女,二房三子(包括繼子),三房四子,面臨著的挑戰也就更大。他用執行到位的剛性家規,規定家族產業均為長房子女所繼承與經營,其他子女均不得進入,不得經商,只能從事醫生、律師等專業工作,可領取定期不等的生活費,違規者則除名。此舉未必很周全,卻有效避免了眾子女很可能出現的遺產爭奪,堪稱依法有序地傳承遺產的典型個案之一。他一輩子善于與各種風險周旋,深知富貴需在險中求,亦深知風險必須有效分散,他要求子女們道術各有所攻,各有所專長,頗符風險分散之理,恰如他一生的眾多財富,不是如全部雞蛋集中放在一個籃子,而是分散在多元化的多項跨境投資中。
回想起來,當年一個歷史場景也就有了合理解釋:前述1996年我們南沙行中,我見到了霍英東,也見到了他的兩個兒子,霍震寰和霍震宇,我和后者還有合影。霍家一父二子同時在南沙各司其職,表明霍氏企業作為典型的家族企業,上陣父子如帥將,是常態。對于功成利就乃至名就的超級富豪們言,父子事業傳承與遺產處理,是最能顯示當事人是否睿智的兩件事,對此,霍英東顯然交出了一份不會讓后來人漠視的較好的答卷。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